精读《出埃及记》第三十二~三十三章(二)补充材料
精读《出埃及记》第三十二~三十三章(二)补充材料

精读《出埃及记》第三十二~三十三章(二)补充材料

《出埃及记》第三十二~三十三章

精读内容

第二天

精读《出埃及记》32~33章 D2

祷读/背诵:

加 5:4

你们这要靠律法得称义的,是与基督隔绝,从恩典中坠落了。 


精读节选:

不要与基督隔绝

壹 不要在律法下受奴役的轭挟制  

保罗在五章一节说,“基督释放了我们,叫我们得以自由;所以要站立得住,不要再受奴役的轭挟制。”保罗对我们行事为人的第一项嘱咐是:不要受奴役的轭挟制。这个嘱咐乃是根据一至四章所陈明的启示,在那里他说到在律法之下受奴役,以及基督如何释放我们脱离那奴役。五章一节的自由,是指从律法的奴役下得以自由。基督借着祂救赎的死,和分赐生命的复活,释放了我们,叫我们在恩典中得以享受这自由。站立得住,即在脱离律法奴役的自由中站立得住,不偏离基督,不从恩典中坠落。  

受奴役的轭挟制,原文也可翻作,陷入奴役之轭的网罗。偏离基督转向律法,就是被挟制,陷入网罗。奴役的轭就是律法的辖制,使守律法的人在捆绑的轭下作奴仆。  

保罗在五章一节用了一个很不寻常的辞句:“基督释放了我们,叫我们得以自由。”保罗在这里的写法有点奇怪,甚至是累赘的。他只要说“基督释放了我们”就可以了。圣经常有累赘、重复的话。想想保罗怎样在加拉太书一再的说到信,新约又有多少次说到因信称义。保罗在五章一节用这种累赘的写法,是要叫我们对在基督里之自由的宝贵有深刻的印象。保罗好像对加拉太人说,“我希望你们记得,基督释放了我们,是叫我们得以自由。基督既然释放了我们,叫我们得以自由,我们就应当站立得住,不要再受奴役的轭挟制。”保罗用了很重的话,为要叫岔出去的加拉太人深深感觉到,他们必须撇开奴役的轭,回到他们在基督里的自由。  

贰 不要与基督隔绝  

保罗在五章四节接着又用了不寻常的辞句,说,“你们这要靠律法得称义的,是与基督隔绝,从恩典中坠落了。”不同的圣经译者,对五章四节的“是与基督隔绝”这句话有不同的译法:“基督在你们身上失去了功效,”(钦定英文译本),(是与基督分开),(美国标准本),“就从基督丧失一切的益处。”(达秘新译本)。与基督隔绝即从基督贬为无有,从基督丧失一切的益处,因而与祂隔绝(达秘新译本),使祂变为无效。回到律法,就是与基督分开,与基督隔绝。  

对五章四节这些不同的翻译,都包含在这辞句原文的意思里。原文的意思是“从基督贬为无有”。阿福德(Alford)说,这个辞原文正确、准确、字面的翻译乃是废弃,原意就是将某物贬为无有。因此,保罗在这节是说,从基督被贬为无有。他告诉加拉太人:“亲爱的圣徒们,你们这些想要靠行律法得称义的人,已经从基督被贬为无有。你们曾经接枝在基督里,并且享受了基督的丰富。但你们回到律法和割礼,就从基督贬为无有,从基督被废弃了。”  

一根坏树的枝子如果接枝到好树上,它就可以享受作为那棵好树的一部分,所有的益处。但假设这根接枝的枝子后来离开了好树,那么我们可以说,它从好树贬为无有,因为它一旦与那棵树隔绝,就把联于好树所有的益处都放弃了。因此,它就从好树将自己贬为无有,特别是失去了对好树丰富的享受。这个例子说明保罗在五章四节的意思。我们因着信入基督并浸入基督,就接枝到祂这棵丰富的树上。我们这些接枝到祂里面的枝子,得以享受祂那追测不尽的丰富。我们只要维持接枝在祂里面,就可以享受祂一切的丰富。但我们若离弃基督,在我们实际的经历上放祂过去,我们就从那追测不尽丰富的基督隔绝了。  

加拉太人已经受了打岔,转向律法和割礼。他们这样转向律法,就与基督隔绝了。达秘说,他们从基督丧失一切的益处,因而与基督隔绝了。  

今天我们难得找到基督徒,是没有在某些方面与基督隔绝的。有哪些基督徒是一直实际的接枝在基督里面,享受祂一切的丰富?我们承认天主教里有相当多的基督徒,但天主教使他们与基督隔绝了。公会里大多数的基督徒也是这样;那些仪式、形式和作法,叫他们与基督隔绝了。这一切都使信徒丧失他们在基督里的益处。甚至弟兄会中间的光景也是一样,他们非常强调正确的道理。许多弟兄们在意道理,过于住在基督里与享受基督。事实上,他们甚至不可能使用“享受基督”这辞。他们被道理霸占,不在意如何接触主、如何留在灵里、如何住在主里面、以及如何享受基督的丰富。这对他们来说好像外国话。虽然他们自认为是最合乎圣经的基督徒,但他们多多少少也从基督隔绝了。今天那些灵恩派与灵恩运动的人也在某些方面与基督隔绝了。有些人注意腿拉长、以及说方言等类的事,却不注意一直接枝在基督里,好享受祂的丰富。  

各式各样的基督徒或多或少都从基督隔绝了。我再问:“终日住在基督里,享受祂丰富的基督徒在哪里?未曾与基督隔绝,没有丧失在基督里之益处的信徒在哪里?”可悲的是,今天各处的信徒都与基督隔绝了。我们需要祷告;“主,怜悯我们,赐给我们恩典,好叫我们不与你隔绝。我们要住在你这包罗万有者里面,享受你的丰富。”我们感谢主,因着祂的怜悯与恩典,祂已经保守我们在祂自己里面,来享受祂的丰富。  

今天基督徒中间的光景何等可怜!许多人注意作法和道理,在意某种受浸的方式或属灵的恩赐。但几乎没有任何信徒注意在我们的灵里享受基督这包罗万有的灵。我们能够见证,我们天天都享受包罗万有赐生命之灵的丰富,这是何等的福分!我靠着主的怜悯能作见证,我天天都享受祂。  

保罗在同一节经文里说到与基督隔绝,又说到“从恩典中坠落”。与基督隔绝,就是从恩典中坠落。这含示我们信徒所在的恩典,就是基督。  

保罗在五章二节说,“看哪,我保罗告诉你们,你们若受割礼,基督就于你们无益了。”犹太教徒以割礼为救恩的条件(加二3~5,徒十五1)。加拉太信徒若受割礼,以其为救恩的条件,基督就于他们无益;他们因回到律法,就自动放弃了基督。我们若要明白保罗在加拉太五章二至四节的思想,就需要知道这几节经文所针对的背景。这背景关系到神给亚伯拉罕那赐福万国的应许。神赐下这应许大约二千年之后,基督来作了这应许的成就。祂是那后裔,成就了这应许,使之成为供我们享受的恩典。基督成就了应许,就成了包罗万有赐生命的灵,就是所应许的福。正如三章十四节所指明的,我们接受了那灵的应许作为福音的福。我们享受这赐生命的灵,就成了按着灵生的儿女、所应许之福的承受者。这是我们的身分、地位、并我们的享受。为这缘故,保罗在五章一节劝勉我们,要我们在基督里所得着的自由与享受中站立得住。但是我们若回到律法和割礼,就会与基督隔绝、从基督贬为无有。这样,基督在我们的经历里,对于我们就毫无益处。这样与基督隔绝,就是从恩典中坠落了。  

保罗在三至四章中所陈明的经历,实际上与我们接枝到基督里有关。我们已经接枝到这一位里面;一面来说,这一位是那成就应许的后裔;另一面来说,这一位是赐生命的灵,作为美地的福。我们的地位既然是接枝到基督里的枝子,我们就得以享受祂一切的丰富。但我们若回到律法,就使自己从基督这好树分离,与基督隔绝了。我们对基督的享受就贬为无有。这样,基督就与我们无益,因为我们从恩典中坠落了。我们看看今天的光景:少有基督徒在自由中站立,并留在他们是接枝之枝子的身分里,享受基督的丰富。相反的,几乎所有的基督徒都从基督隔开了。你从基督隔开了吗?你与基督隔绝,丧失了在基督里所给你的一切益处吗?我盼望所有在主恢复里的人,都能刚强的宣告:“不,我们没有与基督隔绝!我们住在祂里面,享受祂之于我们的一切。”  

叁 靠着那灵,本于信,热切等待所盼望的义  

保罗在五章五节说,“我们靠着那灵,本于信,热切等待所盼望的义。”靠着那灵(圣灵),与靠着肉体相对(三3)。不仅如此,本于信与本于行律法相对(2)。我们所盼望的义,就是基督自己(林前一30)。这不是在肉体中本于行律法,乃是在灵里本于信。基督是我们所盼望的义。祂是我们今天的义,也是我们要来的盼望。我们不追求什么属地的成功。我们靠着那灵,本于信,热切等待所盼望的义,就是基督。  

保罗在五章六节接着说,“因为在基督耶稣里,受割礼不受割礼,全无效力;唯独借着爱运行的信,才有效力。”离了那灵与信,其它没有一样有效力。在基督耶稣里,受割礼不受割礼,都没有效力。有效力的是在神那一面的灵,与在我们这一面的信。那灵是包罗万有的美地作了我们的享受,信是我们借以有分于这丰富之地并享受这地的器官。因为那灵与信才有效力,所以我们应该宝贝这二者。  

保罗在五章六节也说到信借着爱运行。活的信是活跃的,借着爱运行作工,使律法得以完全(14)。“割礼”不过是外面的规条,没有生命的能力,所以全无效力,全无力量,全无实际的能力。“信”接受了生命之灵(三2),满有能力,借着爱运行,不仅完全了律法,也完全了神的定旨,就是完成神儿子的名分,使神得着团体的彰显——基督的身体。  

爱与我们对基督的珍赏有关。没有这样的珍赏,信就无法运行。当我们有了听信仰,这个听信仰就唤起我们爱的珍赏,这个珍赏就使信运行。信运行,是因为信有分于赐生命之灵的丰富。我们越听信仰,就越有珍赏与爱。我们越爱主,信就越运行,带我们进入那包罗万有之灵的丰富和益处里,使我们不至丧失在基督里的益处,反而丰丰足足的得了丰富。我们就不会与基督隔绝,反而因着那包罗万有之灵全备的供应而得着加强。   

“信”接受了生命之灵(三2),并借着爱运行,以完全律法(五14)。信借着爱运行,因而完成了神儿子的名分,使神得着团体的彰显。这个信是一具照相机,将恩典的景象拍摄下来;这恩典就是包罗万有的基督,成了赐生命的灵,给我们享受。

选自《加拉太书生命读经》25篇


问题讨论:

1. 是什么让我们与基督隔绝?

2. 行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?

操练实行:爱主,在任何环境中,经历基督全备供应,凭主过信心的生活。  


分享此文章:

精读《出埃及记》第三十二~三十三章(二)补充材料


发表评论